毕普拉勃·马吉:杜尔迦节——土著部落的声音

Biplab Majee     2020-05-24
摘要: 1947年生,印度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曾任印度加尔各答国际诗歌节(2012-2013)副主席。

毕普拉勃(1)(1).jpg


杜尔迦节

——土著部落的声音

 

我住在西孟加拉邦密那波尔地区的一个小镇上,小镇的四周是森林,小镇的边沿地带长着那些象征着兴衰枯荣的菩提树。我们的这个小镇所处的地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这里居住着众多的部落土著和少数种族社群。他们住在森林附近的村庄,他们的经济收入达不到政府发布的标准和指标,其中许多人家一天只吃两顿饭,不少人家的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中许多人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他们依旧唱歌,依旧跳舞,依旧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敬畏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他们通过这些歌谣、舞蹈和节庆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他们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或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传统节日,杜尔迦节便是其中之一。杜尔迦是一位女神,每年要从她在天上的住所来到人间住上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人们把杜尔迦想象成他们的女儿或妹妹,这位女儿或妹妹从婆家回来了。这个节日显然是属于女人的,但全村或全部落的男女老少都要参入。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妇女们特别是那些未婚的姑娘每天晚上要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女神杜尔迦的崇敬,而这些歌谣或诗歌是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且主要是靠那些贫苦女人们的背诵而得以流传至今的。

 

今天,一些研究者搜集整理了不少有关杜尔迦节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研究,但没有人知道这些歌谣或诗句是谁创作的,它们的创作者也许是一些普通妇女,因为这些悦耳动听的歌谣或诗歌大多涉及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悦和烦恼。因为这些歌谣是口头流传下来,所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它们也被赋予新的内容与思想。


实际上,女神杜尔迦的雕像或塑像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没有什么太严格的样式。节日开始,女人们将沙子撒在一个用柳条或竹子制作的被称为达拉的篮子里,然后把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子以及牛粪埋在沙子里,每天往篮子里洒水,直到篮子里的种子发芽。他们像崇拜女神一样崇拜达拉或篮子,因为在她们的心目中,达拉象征着大地,牛粪代表肥沃,她们祈求女神杜尔迦施展神力来提高土壤的肥力,长出更好的庄稼。所以,杜尔迦节也是一个祈求或庆祝丰收的节日。

 

杜尔迦节主要盛行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库尔米、巴格拉和桑塔尔等部落。这些依旧处于母系社会状态的土著部落或少数种族社群里,女性无论在耕种还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主要角色。


杜尔迦节期间,白天她们在田里干活或者操持家务,晚上则吟唱那些民谣或诗句来赞美杜尔迦女神。白天是不能拜神的。她们把女神看做她们自己的女儿或妹妹,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的祭拜活动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下面就是她们在杜尔迦节期间吟唱的一些歌谣或诗句——

 

怎样才能把女儿嫁出去?

愁得我一夜没合眼。

世道就是这个样:

买不起嫁妆

就嫁不出姑娘……

 

当一个姑娘问一个男孩是否喜欢她的时候,通常会用歌谣来表达——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

你为什么要疏远我?

我请你到我家过节,

我拿最好的东西给你吃。

 

当她的恋人拒绝了她的时候,姑娘便会用歌声来抒发心中的苦闷:

 

我感到非常的委屈,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哭泣,

你为什么看不上我?

我到底哪点不配你?

 

杜尔迦节供奉女神活动始于孟加拉历法的九月(西历的12月中旬到一月中旬)。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或桑格拉提节那天,她们将女神的塑像或雕像放到河水里冲洗,而且一边含泪吟诵着歌谣:

 

女神啊,您在家里呆了三十天,

我给您献了三十次鲜花。

女神啊,您下水洗洗吧,

您的脸像明净的圆月。

可我不能留您在这里常住,

明年我们再迎您回家。

 

英国人统治印度的200年间,殖民统治者们发现槐兰属植物的利润很高,所以就迫使印度农民种植槐兰属植物,于是,大量的印度百姓便成为在槐兰地里劳作的农业工人。至今,在印度的很多地方还可以看到当年英国业主们居住过的遗址。一位女士在一首歌里这样写道:

 

为了养家糊口我来到这里,

栽种无花无果的槐兰。

我那一无所有的小叔子,

也喜欢披一块靛蓝色的布。

 

大不列颠帝国统治印度期间,英国公司在印度建造铁路。铁路从克勒格布尔开始经由恰格尔最终抵达塔塔。铁路为这里的居民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改变了部落居民的生活方式;殖民统治者们在掠夺财富的同时,西方文明也试图吞噬这里的部落文化与文明,吞噬居住在这些丛林地区上的人们的文化灵魂。所以,一首歌谣里写道:

 

这些强盗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摧毁了我们的家园,

他们砍伐我们的森林用来修铁路。

火车冒着黑烟飞驰而去,

把我们的资源和财富掠走。

 

上面这首诗描述了英帝国主义如何摧毁了我们的自然资源,而一些歌谣或诗句则能引申出深奥的人生哲理,譬如:

 

我们有幸成为人类的一员,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满足。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让我们用真诚和善良,

做好一切我们该做的事情。

 

杜尔迦歌谣对于印度的两部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主题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对于《拉达与克里希纳》等印度著名爱情故事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今天,诗人们想通过写诗来赚钱,出版商也有兴趣出版那些有市场看点的诗歌,但土著诗人们不怀着任何世俗的期待来创作杜尔迦诗歌,她们写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赞美他们的女神。她们以此来宣泄自己的希冀与渴望,同时也抑制潜藏心底的绝望和爱,所以她们从不在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歌谣或诗句在语言表达方面多半具有典型的女性语言的特征,蕴涵着主张男女平等的理念与思想,释放或隐瞒了女人的情感,还体现了她们敬畏自然、关爱动物的人文情怀。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类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远离自然,他们失去了对动物的爱;他们打着开发与发展的名义,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肆无忌禅地砍伐森林,堵截河流……而只有那些来自没有受过所谓的现代教育的土著部落和少数种族社群的声音才能够让我们想起我们那已经失落的世界。这些生活在土著部落和少数种族社群的人们认为:树木、河流、星辰、大海、湖泊、群山、丘陵、草地和动物与人类是相依并存的,它们都具有灵性,而且,它们还是人类诗歌的灵感的栖身之地。为了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到这些土著的声音里去!


(英译汉:杨宗泽)



毕普拉勃·马吉 诗三首

—————————

大自然的雕像


打开书

我看见一幅村庄的画

有一条小河从村旁流过

远处是一座山, 还有一个果园

印度有六十多万个这样的村庄

它便是其中的一个

荒凉而静谧

宛如一幅画在白纸上的水墨画

把书合上, 闭上眼睛

许多村庄在我眼前闪过

许多村庄在我的记忆里显现

然后消失

一个部落女孩站在一座小山上

像一尊大自然的雕像, 但是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本书里都找不到她

 

 

索纳居里森林


库马里河和坎萨贝逖河

像两位同性恋的后现代女性

默默地躺在穆库坦普尔大坝的怀里

在全神贯注地做爱

河两岸的村庄

偎依在大自然的膝下观看这场交媾

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平线

以及德拉威文明

是与之琴瑟般和谐的马达尔

索纳居里森林偎依在大自然的膝下

这里, 处于原始状态的纳兰大部落

至今还没有在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和葡萄酒里迷失……

 


怀念


这只在你眼底重生的鸟

事实上, 是从我的眼睛里逃走的

在你的眸子里, 钻石的亮度

在鸟的翅膀里伸展爱情

钢琴在深不可测的心海里奏响

触摸你, 怀念将长生不老

 

注:该诗中的“索纳居里森林、坎萨贝逖河、穆库坦普尔大 坝”等词汇目前在中国尚无权威的、定型的汉语译文,均 系译者试译,不当之处请见谅。 ——译者


——————————————

毕普拉勃·马吉,印度当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1947年5月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塔姆鲁克,1971年从加尔各答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76年到1977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俄罗斯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自1967年开始在报刊发表诗作以来,至今已出版18部诗集、24部散文集、8本翻译著作、6部儿童文学作品。其《情诗及其它》、《地球村》、《早期的诗歌》、《佛陀》等著述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内外出版。毕普拉勃·马吉曾应邀出席于1970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第四届亚非作家代表大会、2008年在印度召开的世界作家大会、2012年在越南召开的第一届亚太地区诗歌节,此外,他还担任印度加尔各答国际诗歌节(2012-2013)副主席。自1981年到2000年,他一直在编辑出版一份纯文学和文化杂志,1984年到2006年,他一直担任印度的一家出版社的社长。


点击阅读外文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