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坚韧的土著遍及天涯
像江水一样宽阔,像大海一样壮美
先民举起神祇的旗子
随遇而安,抱紧自己也抱紧大地
脉动的血液,是露水、波涛、潮汐
最不善言的土著,禅定八荒
只会用叶子梳理万代轮回
经霜的事物,铺陈苍茫无尽的记忆
芦,丛生诗意和命理
更有着野火烧不尽的沉默史
从野外到纸上的繁衍
被风吹伏成连绵的乡愁,吹成落雪
和移动的教堂——不远处
我的风景,正被孤鹜与落霞认领
我在岸边伫立,岸在芦苇中穿行
源头的归宿,布局结草为户的胜境
在诗经里,被唱诵,被刻录
每一个笔划,都属于甲骨、竹简、宣纸
——更属于此在的万有
2021.4.2
——————
芦苇岸,土家族,1971年生于,现居浙江嘉兴。诗人、评论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1989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在《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百家评论》《创作与评论》《星星·诗歌理论》《诗探索·理论卷》《诗刊》《作家》《民族文学》《渤海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评论作品百万字;著有评论集《多重语境的精神漫游》《当代诗本论》等多部。2014年获得“中国当代诗歌奖·批评奖”,2019年获得人文学术核心期刊《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诗歌评论以“视阈宏阔,理析精准,知性宕拓,文风激荡”著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诗歌文本观察与理论研究。
点击阅读: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龙润茶杯“百名诗人·写百家姓”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