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潇潇
展览作品形式:油画、马皮丙烯画、诗歌纸本、诗歌行为表演
策展人:李念奴、汤军、王晓燕
学术主持:David Brubaker(美国)
主办单位:上苑艺术馆
协办单位、媒体支持:中诗在线、作家网、中诗网、南方诗歌、阿特网、非艺术、Front前研、诗歌万里行·国际双语网、香港女作家协会、人人文学网,人人门户网、人人头条、中国女诗人诗画行、超结构主义艺术工场、中国书画春晚组委会、吉林省娱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24.10.21 15:30H
开幕地点:北京上苑艺术馆展览馆旧址
展览时间:2024.10.21—10.24
展览地点:北京上苑艺术馆原展览馆旧址+图书馆
废墟之上
一一献给2024留守上苑的艺术家们
/潇潇
这里,废墟之上
曾是艺术的展览馆
每年,它的墙上
都挂满来自诗人
艺术家灵魂的海阔天空
一一诗与画的小宇宙
六月,在突突突的震耳轰鸣中
被吞没,坍毁
它成为七月的废墟
难以置信,杂草、焰火
与有毒的曼陀罗
在废墟上疯长,开花
犹如呼吸尘土飞扬后
留守的我们
此刻,十月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
站在上苑艺术馆的遗址上
致敬!诗与艺术
还有一个名字叫不死
(2024年10月)
注:
2024年留守上苑艺术馆的艺术家:李念奴、詹明昭、石详宇、刘冰凌、韦安、汤军、潇潇、姚丽双、罗应龙、段维国、布木布泰、禾子、赵家漩、李海英、朱鹏飞、孙榕宁、王晓燕、张宗希、芳华、何戚明、道日娜、涂海燕、孟志、行云、维马丁(奥地利)Goran S(塞尔维亚) 、David Bruboker(美国)。
潇潇诗与画作品系列
潇潇《哀歌》,2020年12月,布面油画,60cmX90cm
潇潇《天葬台的清晨》,2017年,布面油画,150cmX100cm
潇潇当代艺术系列
潇潇《西藏,唵嘛呢叭咪吽1》2024年,布面丙烯、图片拼贴,40cmX50cm
潇潇《西藏,唵嘛呢叭咪吽2》2024年,布面丙烯、图片拼贴,40cmX50cm
潇潇《西藏,唵嘛呢叭咪吽3》2024年,布面丙烯、图片拼贴,40cmX50cm
潇潇摄影作品系列
潇潇《废墟之上1》
潇潇《废墟之上2》
“废墟之下:诗与画的小宇宙”——潇潇当代艺术展
大卫·布鲁贝克(美国艺术评论家)
潇潇展示了诗画在人类社会在关爱自然生命与毁灭力量的十字路口所扮演的角色。这个展览是关于一种宇宙意志,它观察并记录着把艺术表达的水平源头带回地球。然而,《废墟之下——诗与画的小宇宙》中的眼睛并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看不见的超自然生物的眼睛。相反,正如潇潇在散文中所描述的,宇宙的意志依赖于一个邻近的维度,其中包含成千上万个独特的个人的小宇宙,他们是自我意识的元宇宙。
碎石给人带来惊奇,因为它反映了每个小宇宙继续艺术创造力的韧性和勇气:“每首诗,每幅画,都是一个艺术的虚拟世界,”潇潇写道。每首诗,每幅画都有助于打破现实的概念,让你回到一个亲密的身体空间,在那里,存在的形式被重新想象。因此,一个分享诗歌和绘画的小宇宙成为社会批判的起源。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这样的批评,有助于心灵回归自身自然生命力的根源,这是一种美,甚至是一种魅力。
潇潇用诗歌题写《紧盯着》(2023)和《流金》(2023),向每一个生活在身边的人类虚拟世界发出警示和警告: “紧盯着那一只罪恶的黑手,“当心!陶醉的深渊/一只天空的眼睛凝视着你。在“震耳轰鸣”的事件后创作的绘画作品表达了一系列的情感和态度。《世界的后遗症》(2024)和《在绝望中升起》(2024)表达了了失落和迷失的情绪。这四张照片记录了目睹的眼睛和张开的双手之间的斗争。十幅关于西藏神山、埃及金字塔的作品《西藏,唵嘛呢叭咪吽》(2024),在潇潇8月访问开罗期间首次展出。作品传达出了强烈的坚韧性和永恒的力量。在大自然中放生牦牛的形象是艺术自由的隐喻,埃及金字塔和中国西藏圣山的标志是两个文明古国文化的象征与交融,以及跨越时空的诗意延伸。
绘画和诗歌的共同起源是潇潇在一篇短文的主题:“美丽的诗与绘画:诗与画的小宇宙。“ 她将诗歌描述为语言的绘画,属于非物质的、时间之外的梦想和想象;绘画将诗歌投射到事物和色彩的维度中。绘画是否在可测量的时间之外进行过?也许绘画也关乎心灵和灵魂,当色彩投射出一个存在维度,在这个维度中,对事物的思考被清晰化,一个人的双眼变成了心灵的元素。潇潇明确表示:她的绘画是关于平行自然的维度,而不是局限于形式和色彩。为了寻求创新,她将诗歌置于她的当代绘画中。在上苑致力于自由创作的氛围激发了她有前途的各种实验。
在上苑艺术馆展厅旧址上的“废墟之下”的诗歌、绘画和摄影作品,讲述了自然界中相互交织的维度,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各自的领域、空间,观察和引领宇宙前进。潇潇的作品对生活在遥远大陆和这块土地上的小宇宙灵魂是一种启发。这个在地球的废墟环境中进行的展览,帮助我们每一个人品尝与自然和彼此生活接触的基本根源。
2024年10月
我诗与画的小宇宙
潇潇
首先我来简单谈谈“诗画同源”这个话题
“诗画同源”,从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到苏轼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都谈到了这个话题。到今天诗画同源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我更愿意从宇宙意志的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诗画同源”的关系。诗是真正活在第四维度里的,因为诗没有时间,属于非物质的,灵魂的,梦境的,在第四维度里想象,飞翔,穿越。画则是诗从第四维对第三维的投影,既物质的存在,又精神地飘浮。当然,就目前人类对未来的认知,也许还有五维、六维、7维、N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量子力学时代,又在讨论平行宇宙……等等。而诗歌却可以从内心进入灵魂,与某一个量子发生纠缠,与某一颗心发生共情的震动。诗歌语言呈现出,想象的画面,也许把你带到更高的维度。
我在视觉艺术中追求的是内心、灵魂的真相。我所有的色彩、线条、光影,视觉艺术的一切手段都是为这个真相铺路的。我的诗与画像灵魂的姊妹。许多画都配有一首同题诗,汉语诗歌成为我画面最独特的一部分。所以在画展时,也是我的汉语诗歌展。
我认为好的画家也是诗人。绘画是诗意的色彩构图,诗歌是色彩绘画的想象,是语言的绘画。
下面就我的作品谈谈“诗与画的小宇宙”
诗与画的小宇宙,其实就是“诗与画的元宇宙”。前面我谈到宇宙意志,也许,我们可以把元宇宙理解为一种虚拟现实,或者平行宇宙、或者多元宇宙,多元空间。如果把一个人当成一个小宇宙的话,不同的意志和角色就会产生不同的小宇宙,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实世界和现实宇宙可能只有一个,而元宇宙可以是千千万万个,千变万化个。这正是元宇宙无限的魅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首诗,每一幅画,都是一个艺术的元宇宙。这也正是诗与画无穷的魅力之所在。当你遇见最上乘的诗与画时,它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它会打动你,震撼你,不知不觉引领你的感觉飞翔,上升,打破时空的界限,脱离现实,进入想象的空间,进入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或者无限的艺术的元宇宙。
现在,我想具体谈谈我的诗与画。
我的绘画从来都不是在画尺寸、比例、透视、色彩等等,我画的是内心,画的是灵魂。所以用现在学院刻板、教条的看法,是犯规的。但是我更愿意贴近灵肉的痉挛、挣扎,去感知抓取更复杂、多元、荒诞的灵魂肖像。我相信艺术的真谛不是模仿,而是创新。
色彩、线条、所有的绘画技法不能代表全部。我的诗配画的目的,是因为画有时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心境,而诗可以为我的画进行无边的延续。有时是一首诗先诞生,有时是一幅画面先出现。而画实际上是对我诗句的一种凝练,而这种凝练我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它模糊。
其实我诗歌里的画面感不是我诗歌的目的,我的诗歌充斥着大量的矛盾、纠缠、痛苦、不平,也许这是我表达的目的,也是我创作的动力。创作是在疼痛的时候,是在身心不平的时候,是在脚下无路的时候,是在天空布满阴霾或是只有一颗星星的时候,是在面对大海,泪流满面的时候,就有了诗歌与艺术。所谓美术专业方面的调色、笔法、质感、透视、构图、题材对我来说,都是条条框框,我从来不太理会这些人类教条的东西。绘画时,除了我内心、灵魂呈现的那一个真相的画面,或者诗意的延伸,其它都与我无关。
关于我绘画的色彩
假如说我使用了更多的鲜明,使用了更多的饱和,那它一定在我的生命中极其的匮乏!当绘画能表达我的时候,我就用绘画,不够的时候,我就用我的诗涂抹其中。
潇潇,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艺术家。出版的中外文版诗集主要有:《踮起脚尖的时间》《比忧伤更忧伤》《潇潇的诗》(中西班牙语诗集2018年在古巴出版,亚瑟夫•阿南达译)《另一个世界的悲歌》(罗马尼亚语诗集2016年在罗出版,霍里亚·戈贝译)《忧伤的速度》(韩语诗集2019年在韩国出版,朴宰雨译)、《薏米的种子》(德语诗集2021年在奥地利出版,顾彬译)等十多部。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日、法、韩、越南、波斯、阿拉伯、孟加拉语等多国语言。其绘画作品参加了“中国当代诗人艺术展”;“中国当代文人书画展”等。长诗《另一个世界的悲歌》被评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的英文(欧阳昱译)于2018年5月在英国剑桥《长诗杂志》(Long Pome Magazine)头条全文发表。曾获多项国内外诗歌大奖。如:“闻一多诗歌奖”、“百年新诗”特别贡献奖、《诗潮》年度诗歌奖、《北京文学》诗歌奖、2018年十佳诗人、罗马尼亚阿尔盖齐国际文学奖、菲律宾2019世界桂冠诗人奖、韩国2020昌原KC国际文学奖特别奖等。潇潇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并被授予罗马尼亚荣誉市民。2020年潇潇被收入欧洲最大的文学词典:外国当代文学批评词典(顾彬撰写。)2024年8月潇潇的阿拉伯语诗集新书发布会与个人画展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
点击阅读外文版(Click to enter the foreign languag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