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娅丨击掌曼德拉(外三首)

孙晓娅     2020-05-05
摘要: 作者为文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执行主编,加拿大《环球华报》副刊《新诗潮》副主编。

孙晓娅(1)(1).jpg


击掌曼德拉

——开普敦俯瞰罗本岛有感

 

多么辽远的海域

你却只有4.5平方米的领地

浪花翻滚着忧患迎击堤岸

疼痛是肉体摔打礁石

盘错在历史上的烙印

 

潮涨潮汐分隔了种族的色彩

你的灵魂从青芒时节就被肆虐地冲刷

从教堂、学校到街头和监狱

两洋交汇之上骄阳的烤炙

煅造你赤子情怀

 

多么焦渴的撕裂

福音没有 哀歌亦无人弹起

你沉静在孤岛上思考了18年

 

阳光不属于你

海风不属于你

自由更不属于你

27年,时针漫长成僵硬

以黑人拉着白人马车的速度行走

从17世纪卑屈至20世纪末

 

胸怀四大洲的广阔和蕴积

每一天都将蔚蓝贴服在心灵的底层

你常常独自腾空而出

站在人民和破陋的铁皮屋之爱里

鲜血凝固并渲染了褚红色的非洲殖民土地

 

见或不见

毗邻生命门槛的海岸线

正默默延伸着沙滩上的鸥群

它们随时等待振翅飞扬

每当漆黑降临

自由的哨歌

集结于你萤火不息的呼应

奏响独立而又统一的

七个音符

 

而你

终在拥抱

拥抱满是歧视、血腥、暴乱、不平等的

世界 给它以长者之爱

以平等和文明的济世规约



除了我们——这个星球多世的子民

 

浩瀚星际只需要一个回眸

就找到蔚蓝球体——我们的故乡

她戴着巨型口罩在银河系穿行

追随卍旋转,光晕黯淡忧伤

 

岿然寂静的宇宙何曾关注

一粒微尘的过去此刻或未来——

比如回暖加速肌体变形膨胀

比如荒漠和污染老化了芳龄

 

甚至没有生命体发现

46亿年沧海桑田的炸裂爆破

火焰洪水过后复生的文明和繁华

伴随日增的傲慢歧视冷漠贪执

 

战争掠夺杀戮频繁更换昨日版图

众生的血晕染纯洁的蓝光球面

透明空间里,桃花瓣悲壮地闯入

多少灵魂游荡在无明和轮回中

 

古老的智慧与训诫早已丢失遗忘

人类携带科技反向奔跑——奔跑

生灵被我们划分不同界面

极目的远方站着大写的我

——异化的我!谁能忆起

远古安宁祥和的光芒

 

觉醒的心灵沉埋着,如一粒种子

等候生死链条间物种繁衍

——万象更生的召唤

是啊,本性怀着慈爱而来

欲望诱惑先人涂改道德和誓约

协作合和被征服取代

加速的现代人手持免疫力盾牌

沦为自然的破坏者病毒的载体

 

灾疫席卷城市疯狂的自信

蝗虫吞噬原野辽阔的蓬勃

噩梦复制历史脆弱的软肋

不同母语写下相似的隐喻:

谁比谁高贵啊,在生命面前

谁比谁美艳呢,在死亡面前

谁比谁优越啊,在劫难面前

谁比谁沉静呢,在焦灼时刻

 

远方幽谷不绝于耳的悲歌

扰乱了候鸟必经的归途

苍茫星云倾听过尘埃的喘息吗

除了我们——

这个星球多世的子民

 

注:卍是世界性的古老而神秘的图形,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梵文Svastika,武则天定音为“万”;意译为吉祥海云,多部经卷记载佛之胸前、手足、腰间等处有卍,为佛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之一;为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

 

 

迷你的鹊桥

 

没有什么比满地的野百合

懂得漫天大雨澎湃的思绪

乌云挤压甜蜜的柔情

他们在野外秘欢交合

 

久旱的土地恣意地吸吮

甘露,顺着篱笆枝蔓伸出赤红的

露滴,嘀嗒成一往情深

的呼吸,如潮涌如海水

在竹林幽深处悄悄翻腾

 

你看,夏日午后的桃苑

结出两枚奇异果

他们饥渴地相拥

聆听缠绕焦灼的爱慕

交换灵魂深处的思想

 

一畦畦紫熏衣簇拥在相思湾

绽放浪漫浓密的爱语

雨后的虹埋藏彼此心底

架起神话中迷你的鹊桥

 

 

克罗地亚桦树林

 

后来

她会透过桦树林与他交谈

只有他听得到飘扬万里的声音

 

阴霾的硝烟覆压在葱茏茁壮的树木上方

偶尔有熟悉的战友醒来

冲他笑一笑

或者吸一口二十年前炮声轰鸣的烟

 

很多战友都躺在这片松软的土层下面

肥沃的棉被挡住风寒

亲友的眼泪

和无法抹掉的记忆

星星是神识发散的光

暖着身心和游荡的灵魂

 

他来到这里只为静穆

拉着她的手

沾着雨水和清香的松枝

注意到他的心绪

同行者在不远处

捕捉美、植物的触觉和异国的诗篇

她任由那只手牢牢地握住

瞬间通达

埋藏二十年的悲痛和记忆

 

听他与他们交谈吧

两重生命的汇合

那是各种树枝碰撞

天空摇落雨后的声音

 

这场战役只有一个人活下来

他绕道带她们经过此地

阳光射入黑洞与哀默

映落在脸颊、身影、玻璃碑文上

呓语随风而述

沉默雕塑经久的凝固

 

短暂的一天

——克罗地亚的

十六湖


——————

孙晓娅,女,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执行主编,加拿大《环球华报》副刊《新诗潮》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跋涉的梦游者》、《读懂徐志摩》、《新世纪诗歌现场研究》。编撰《中国新诗研究论文索引》、《彼岸之观——跨语际诗歌交流》。诗作在国内外文学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被翻译成英语、韩语、克罗地亚语等。策划并主持三届“北京国际诗会”,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并主持国际交流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