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节日,诗和梦想的远方。四面八方的儿女们,为你拔节生长!
Vasan Sitthiket(1957.10.07— ),泰国诗人、艺术家,出生于泰国那空沙万省。 1976-1981年在泰国曼谷美术学院学习,现在泰国曼谷和Nakhonsawan生活和工作。创作有《人无脑》(1984)、《致小偷的信》(1986)、《什么?》(1987)、《脸色苍白的人!》( 1988)、《黑人战士》(1993)、《诗给大家!》(2006)。
邹建军,又名邹惟山,1963年生,四川省威远县越溪镇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有《现代诗学》、《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江山之助:邹建军教授讲文学地理学》、《文学地理学批评引论》等学术著作。同时从事文学创作,主要是十四行诗、无韵自由体、辞赋和散文,有《惟山文存》(三册)、《惟山文存二集》(七册)等文学作品集。
潇潇展示了诗画在人类社会在关爱自然生命与毁灭力量的十字路口所扮演的角色,她的作品对生活在遥远大陆和这块土地上的小宇宙灵魂是一种启发。
《昆仑玉》一诗写于2017年7月23日,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柴达木采风创作活动期间
河之滨,年过半百,知天命,职业经理人。从小梦想成为诗人,工作之余,偶成几首,偶有佳句。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重庆巫山县人,诗人、音乐家、书法家。已出版诗集《风原色》《李尚朝诗选》等六部,作品被译为英、俄、意等10多种语言。诗歌《月上中天》入编大学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读》。曾获中国当代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纳吉·阿曼国际文学奖等。研究其诗歌作品的学术专著有蒋登科著《李尚朝诗歌品鉴》、王姗姗著《布道与救赎——李尚朝诗歌论稿》等。学术刊物《名作欣赏》开有《李尚朝研究》专栏,将其诗歌、书法、音乐等作为中国当代文艺的一个样本进行研究。
王智,河北隆化人,现居北京,有作品发表于中诗网、国际双语网等。
张诗雨,2010年7月16日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八十中学国际部学生。
徐子昭,女,2010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刘蕴瑜,四川自贡人,现为《蜀南文学》执行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星星》、《滇池》、《解放军文艺》、《中国油画报》等报刊。著有诗集《江涛上的雕像》及长诗《盐都C大调》等。
于桂丽,女,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主任(2008-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副教授,博士。鲁迅文学院第35届作家(翻译家)班学员,国家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波斯语言和文学、中伊文化交流、伊斯兰宗教与文化。担任中宣部外宣出版《中国共产党思想指导史》(三卷本•波斯语版)译审和定稿专家,多年来担任丝路书香波斯语书籍评审专家。
老刀,中国当代诗人,1964年出生于湖南株洲,现居广州,被喻为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的平民诗人。
首届“余光中诗歌奖”获奖诗人作品选:严阵、梁平、施浩、马兴、刘晓颐(台湾,女)、龚学明
祁人,1965年生于中国四川省荣县。中国诗歌学会两位创建者之一,曾任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现为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世界景区诗意旅游联盟创始主席。著有诗集《命运之门》、《掌心的风景》、《和田玉——1984-2020祁人诗选》等,诗学专著《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曾率中国诗歌万里行诗人代表团访问英国、法国、罗马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老挝、越南、斐济、津巴布韦、南非等二十余国。诗歌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韩文、日文、西班牙文、罗马尼亚文、孟加拉文、泰文、老挝文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