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从俊:任由葫芦装宇宙——评女诗人杨超《江南小镇》

杨超     2020-06-30
摘要: 诗人杨超,系北京诗社社长、《北京诗人》刊物顾问。诗评家雷从俊,曾任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全军大型文学征文评委、数家媒体专栏作者和特约评论员。 

WPS图片-修改尺寸(1).jpg

(图)北京诗社社长杨超


江南小镇

 

文/杨超

 

一只小船

撑起一个梦

小桥唤醒

昨日落下的那片霞光

 

古镇流失不了的

是千年足迹

还有那

与世无争的桥墩

 

拾起无数的回忆

推开吱吱作响的那扇门

一切的喜怒哀乐

都融化在古香的气味中

 

无需想

古镇何时屹立在水的中央

小桥何谁人建

还有那养人的水

曾来自何方

 

只想

静静的

目视那划船的人儿

焕发着青春的朝气

穿着古老的服装



任由葫芦装宇宙

——评女诗人杨超《江南小镇》


文/雷从俊


杨超的《江南小镇》当属行吟之作、率性之作,更属凝眸深思之作。在几近白描的诗句中,不仅能读到静谧之美、沧桑之美,还能读到由近及远、由细微而庞然的时空感。


在诗中,作者并未点明哪座小镇。依着读者的经验,可以是乌镇,可以是宏村,也可以是同里,当然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一个与你有过情感交集的地方。作者意在不言,却调动了读者的主观创造。


全诗由“一只小船”写起,一个“撑”字不仅营造了水波荡漾、舟辑徐行的动感,也把人们的思维从此岸渐而引向彼岸。


“小船”向前,诗思却顺势逆转,把目光投向“昨日”,投向颇具启示意义的过往。“小桥唤醒/昨日落下的那段片霞光”,如同“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把昨天和今天勾连起来,基于小镇的思索和观照次第而出。


千百年来,小镇自是过客无数,“吱吱作响的那扇门”迎送过多少得意或失意的生命。在时光的淘洗中,层层叠叠的足迹流失了,只有质朴的“桥墩”还与“世无争地”安守时光,只有那“古香古色的气味”融“喜怒哀乐”于无形,成为小镇的精神胎记。


“古镇何时屹立在水的中央/小桥何人建/还有那养人的水/曾来自何方。”作者连用了三个“何”,分别指涉时间、人物和方位。而这些,在作者看来首先是“无需去想”的。她告诉你“无需去想”,却又随手营造了这无端的浩远和莫名的沧桑。正是这欲说还休,直让人欲罢不能,连篇浮想。


在这个人人都想静静却不知“静静”是谁的时日,诗人行吟于江南小镇,置身并审视着这抹可贵的安静。“只想/静静的/目视那划船的人儿/焕发着青春的朝气/穿着古老的服装。”多少“青春”必然走向“古老”;多少“古老”,正托举着“朝气”的青春。而每一个临水而叹的看客,又的确非常有幸地在此时此刻此地将“古老”与“青春”同时披于双肩。每读及此,不禁接往古,体察生灵,诚如弘一法师所言“悲欣交集”。大概只有从闹市的熙攘中逃至这江南小镇,大约只有在卸却枷锁和面具之后,才会有这番了悟。


整体读来,诗作轻轻柔柔,山水和意象蕴于字里行间,情思与喟叹氤氲小镇风物。全诗由“一只小船”进入,诗思在“划船的人儿”那里走向辽远。这不经意的呼应,也延展了文字的纵深与阔大。


作家宗璞在谈到创作时曾有这样两句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壶中日月,书里乾坤,无论是寥寥数语却包藏诗人雄心的诗歌,还是煌煌数以万计的其他文体,大抵莫不如此。人称“超哥”的女诗人杨超,在风风火火的外表之下,有着与之对称的细腻和敏感;在她略含惆怅却又显出一番超然的诗句中,当然也呈现出迥异的江南小镇。


————————

【诗歌作者】

杨超,女,网名超哥,诗人、旅游达人、摄影家,书法家、祖籍山西清徐,98年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毕业,现定居北京,在市直机关工作。诗意漫步50多个国家,出版诗集《爱的心路》《红酒醉了高脚杯》,有诗作被翻译成英、日、法、阿拉伯语等,并在国外报刊发表。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女子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诗社社长,《北京诗人》刊物顾问。


WPS图片-修改尺寸.jpg

【诗评家】

雷从俊,男,青年诗人、评论家,毕业于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人民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作品逾千件,著有诗集《穿过军装的晨曦》《如此歌唱》等多部,诗作和诗评获“白鹿原”杯诗歌征文一等奖、长征文艺奖、国风文学奖等奖项。曾任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全军大型文学征文评委、数家媒体专栏作者和特约评论员。 


点击阅读外文版(Click to enter the foreign language version)

分享